夫温病欲出,值天时和煦,自内达表,脉反见于右关不浮紧而微数。 故凡烦闷喘呕,身热足冷,便是发之候。
是知时行寒疾与温热二病,所论阳气盛衰,时月则同。如表汗未出,表症尚在,病在胸前,脉浮身热,脉细不数,脉伏不出,面赤烦躁,胸前食滞,久病多汗,血竭津竭者,不可下。
盖不惟释疑,活人书而已也。 此条下后汗出而喘,无大热,亦不可更行桂枝,亦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
阳明水液不分,口渴下利,以此方分利小便。若夫自三阳传次三阴之阴证,外虽有厥逆,内则热邪耳。
盖恶风曰微,则但见于背而不至甚于恶寒;曰时时,则时或乍寒而不常,是表证已轻,非若前证脉浮紧,发热无汗全不解者。脉滑而数者,有宿食也,当下之,宜承气汤。
仲景立法之大贤也,何其方之难凭,有如此哉!今人畏而不用,以参苏饮、和解散等平和之剂而代之,然亦未见其妙也。 若但满不痛者,此为痞,柴胡不中与也,宜泻心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