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阴脉浮为在表,当见四肢烦疼等症;沉为在里,当见腹满吐利等症。阳明太阴俱属于胃,胃实则太阴转属阳明,胃虚则阳明转属太阴矣。
若小便利,则湿热下流,即内亦解;不利则湿热内蒸于脏腑,黄色外见于皮肤矣。 凡水多与之,反以益阴邪,当量其消与不消,恐水渍入胃也。
要知发汗利小便,是治阳明权巧法门,非正治法。发汗、利水,是治太阳两大法门。
此言不可发汗,何得妄用麻黄?此太阴伤寒,全藉阳明为之根,故有转属之症。
脉数急者,为传也。发汗后,水药不得入口为逆。
邪有阴阳两途,脏分阴阳二气。盖表症皆因风寒,如表药用寒凉,则表热未退而中寒又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