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浮者,以汗解之,脉沉实者,以下解之。方中用清浆水七升,空煮至四升,全是欲水之熟而趋下,不至上涌作吐,与太阳中篇下后身热取吐之法不同,所以覆令微似汗也。
其气先入肾,解少阴之客热。经云:阳中之少阳,通于春气,故少阳之病,每乘气旺之时而解,经气之复,理固然也。
一云:七、八日热除,而脉迟身凉,一云:七、八日续得寒热,发作有时。 然小柴胡加减法中,又有:口不渴身有微热者,加桂枝以取汗,及下后胸□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头汗出往来寒热者,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汗之。
郑重光曰: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者,言往来寒热是柴胡证,此外兼见胸□满□,心烦喜呕,及诸证中凡有一证者,即是半表半里,故曰呕而发热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魏荔彤曰:此条论仲景不出方。
喻昌曰:脉见浮数,若是邪还于表,则尺脉自知,今尺中自涩,乃热邪抟结于阴分,虽寸口得阳脉,究竟阴邪必走下窍,而便脓血也。阳受气于胸中,发汗过多,令阳气微,膈气虚,客热外越,故脉数也。
非病人自觉其温,乃诊者按之而得也。程知曰:人身之阳,以汗而外泄;人身之阴,以热而内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