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琴曰:阳明邪从热化,故不恶寒而恶热,热蒸外越,故热汗出,热烁胃中,故渴欲饮水,邪盛而实,故脉滑,然犹在经,故兼浮也。此条谓有表里证者,非发热有汗,口干烦渴,水入则消,小便自利,太阳、阳明之表里证也。
若已作奔豚,肾阴邪盛,又非此药所能治,则当从事乎桂枝加桂汤法矣。此方奏功之捷,胜于汗下,所谓汗、吐、下三大法也。
五苓散与黄麻、桂枝二汤,虽同为太阳经之药,一则解肌而治表,一则利小便而治里,标与本所主各有别矣。 程应旄曰:痞□一证,因吐下者为虚,不因吐下者为实。
太阳病桂枝证,宜以桂枝解肌,而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者,是误下,遂协表热陷入而利不止也。柯琴曰:汗出多,则心液虚,中气馁,故悸。
膀胱为肾之府,肾色黑,故膀胱为黑肠。阳明病,初欲食,知其从中风热邪传来也。
以无太、少二经证,故知此属阳明,以脉弱,故宜微和,至六日以下,乃历叙可攻、不可攻之节度也。 凡上、中、下三篇内称太阳荣卫二者,皆胃中后天之谷气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