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匮要略》曰:病疟以月一日发,当以十五日愈。发痉,身形强直。
阳回而无土覆,则光焰易熄,虽生不永,故以甘草之甘缓而伏之,使药效长留,命根永固。世人以为午后发热为阴虚,是未识阴、阳消长之道也。
其人精神不衰,渴喜饮冷,热象全见。夫吴萸辛温,乃降逆补肝之品,逆气降而吐自不作,即能补中。
乾坤化生五行,五行不出二气之中,二气不出五行之内,故曰天数五,地数五。征惧曰:奉诏之后,未知文武二吏。
此上十一条,论痢疾证治之理,正与痈疡机宜暗合,但未有直言痈疖流注疮疡之属,生于膜原连络肠胃之间,脓血内溃,渗入肠中,漂澼而下,为痢之赤白者。盖挤沙有发汗之意,在内为血,发外为汗,汗即血故也。
然而其中之为是为非,为真为伪,吾乌乎辨之哉。五日少阴受病,少阴脉贯肾络于肺,系舌本,故口燥舌干而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