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盛则神王,故气府之精为神明。诸气者皆属于肺,是为真气,亦曰宗气。
按,屡言血气之数,三阳皆同,三阴皆异,考之他条,微有舛误,当以此节为正。 肾高则苦背膂痛,不可以俯仰;肾下则腰尻痛,不可以俯仰,为狐疝。
清阳出上窍,而有阳中之阴阳;浊阴出下窍,而有阴中之清浊。胃藏五味,以养五脏之气,而化生津液以成精,精气充而神自生。
至于精竭魄降,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。在足者,阴中之阴,谓足三阴经也。
气口本属太阴,而脾亦太阴者,何也?故诊法有三∶一取三部九候,以诊通身之脉∶一取太阴、阳明,以诊阴阳之本;一取左右气口,以诊脏腑之气。
如肝之积名曰肥气,在左胁下者,以左右上下分发五行而言耳。肾愈虚则气愈无所归,气不归则阴愈虚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