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明病,其人多汗,以津液外出,胃中燥,大便必硬,硬则谵语,小承气汤主之。因其人不虚,故枢机有主而不为坏病。
少与调胃承气汤微和之,三焦得和矣。伤寒则呕逆,中风则干呕。
故胃实因于阳邪者,为阳结;有因于阴邪者,名阴结耳。 脉浮、发热、无汗,麻黄证尚在,即是表不解;更兼渴欲饮水,又是热入里。
黄色鲜明者,汗在肌肉而不达也。热不除,指复热四日。
此必有阴盛格阳之证,故加胆汁为反佐,阅白通证可知。即暗伏内已解句。
过经乃可下之,下之若早,语言必乱,表虚里实故也。 利虽止而恶寒未罢,仍宜四逆;以其脉微为无血,当仍加人参以通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