兹以产后发热,专责血虚,殊有漏义。太阴脾起足大趾,上循内侧白肉际,核骨之后内踝前,上循胫膝里,股内前廉入肠中,属脾络胃与膈通,挟喉连舌散舌下。
故浅者刮之,深者刺之,使邪气外泄,而痛可止。诚三才之原始,实医学之上乘,后世视为《针经》而忽之!医者能明正气之生始出入,而后知邪病之虚实浅深,舍根本之大道,而反循末务,设遇盘根错节,靡不意乱心迷,若世传《伤寒论》,乃断简残编,藉王叔和编次。
盖脾土盛而元气行,则痈诸病皆解矣。人但知去热,而不知用阳,得其阳,而后能通阴中之气。
故必别阴阳于疑似之间,辨标本于隐微之际。如腹痛下利而能食者,乃邪入于肠中,利止则愈。
盖心主血,肝藏血,固如是尔。有一方士,华舆盛服,昂昂然至病者之家,审其脉证虚寒,曰∶此阴证也。
病家曰∶三日前因食面而致病者。)秋毛、(一曰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