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章关防表症不可用白虎,此章又恐口燥渴,心烦,津液有立尽之虞。寸脉主气,尺脉主血。
风湿兼寒,去黄柏,加桂枝。详注烦躁。
阳明病,自汗出,若发汗,小便自利者,此为津液内竭,虽硬不可攻之,当须自欲大便,宜蜜煎导而通之,若土瓜根及猪胆汁,皆可为导也。仲景之意,盖以得病之八九日,如疟状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十六字为自初至今之证,下文乃是以后拟病防变之辞,当分三截看。
又云伤寒七八日,身黄如橘色,小便不利,腹微满,亦是湿热发阳明病,无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,身必发黄。但结胸无大热者,此为水结在胸胁也,但头汗出者,大陷胸汤主之。
若脉尚见浮,则表邪未散,又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,此太阳热结膀胱。伤寒四五日,脉沉而喘满,沉为在里,而反发其汗,津液越出,大便为难,表虚里实,久则谵语。
若三时寒热病,里先有热,后感风寒在表者,用麻、桂则碍里热,故化立辛凉散表、和解表里两法。三月四月,其时阳气尚弱,为寒所折,病热则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