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天阴雨,加生姜七片。 若不转臭气,其粪初头一段虽硬,后即是溏粪。
大人尽剂,用薄荷泡汤调下,小儿分半,用乳汁调下。 详其经络,伤寒项强属三阳表症,痉病项强,则有三阳三阴表里各条,此症之分别也。
况夫冷则生气,调气虽用豁痰,亦不可无温中之剂,其间用桂,又所以温其中也,不然七气相干,痰涎凝结,如絮如膜,甚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,咯不出咽不下,或中满艰食,或上气喘急,曰气隔、曰气滞、曰气秘、曰气中,以至五积六聚,疝癖瘕症,心腹块痛,发即欲绝,殆无往而不至矣。如风秘,服之永不结滞。
二之气,少阴君火用事,火旺金衰,泻心补肺。当以炒故纸、生干姜、官桂、木香、当归辈主之,仍用安肾丸为佐。
白浊一节,谨勿燥涩,二陈东加白茯苓以下白丸子(方并见痰涎类)可也。 一方多用川芎、茯苓、甘草,少用白术,粗末水煎,病后和胃,收敛浮阳,屡试若药弗瞑眩,厥病弗瘳。
表里并治:例如桂枝人参汤一方,中含理中以治下利,桂枝一味,以解表邪,此并治也。外感表邪,加羌活、柴胡、干葛。